在地球的生态系统中,湿地被誉为 “地球之肾”,与森林、海洋并称为三大生态系统 ,但你真的了解湿地吗?今天,就带大家走进湿地的奇妙世界。
湿地的定义
1971 年,《关于特别是作为水禽栖息地的国际重要湿地公约》(简称《湿地公约》 ,又称《拉姆萨尔公约》)给出了权威定义:湿地是指天然或人工、长久或暂时的沼泽地、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静止或流动的淡水、半咸水或咸水水体,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 6 米的水域。简单来说,湿地就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特殊自然综合体。
湿地的功能
涵养水源:湿地就像一块巨大的海绵,在雨季时储存大量水分,在旱季时慢慢释放,调节河流水量,减轻洪涝和干旱灾害。
净化水质:湿地中的植物、微生物等能过滤和分解污水中的有害物质,如氮、磷等,净化水质,为我们提供清洁水源。
维护生物多样性:虽然湿地仅占地球陆地面积的 6%,却为世界 20% 的生物提供了生存环境。这里是众多动植物的家园,从珍稀的鸟类到独特的水生植物,都依赖湿地生存繁衍。
调节气候:湿地通过水分蒸发和植物蒸腾,调节周边地区的气候,增加空气湿度,降低气温波动。
湿地的种类
参照《湿地公约》的分类,中国的湿地分为 5 大类 28 种类型,包括近海与海岸湿地、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与沼泽化湿地、人工湿地。每一种类型都有独特的生态特征和生物群落。
湿地的动植物资源
湿地是生命的宝库,孕育着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中国有记载的湿地植物就有 2700 余种,其中湿地高等植物 156 科、437 属、1380 多种;湿地动物有 1400 种左右(不含昆虫、无脊椎动物、真菌和微生物) ,其中鱼类约 1040 种,鱼类中淡水鱼有 500 种左右,占世界上淡水鱼类总数的 80% 以上。像白鹤、丹顶鹤等珍稀鸟类,都在湿地中栖息、繁衍。
湿地面临的威胁
如今,湿地正面临诸多威胁。人类的开垦、围垦、污染等活动,让湿地面积不断减少,生态功能逐渐退化。城市扩张、工业废水排放、农业面源污染等,都在破坏湿地的生态平衡。
保护湿地 我们在行动
1997 年起,每年的 2 月 2 日被定为世界湿地日,旨在提高公众对湿地价值和效益的认识。中国于 1992 年加入《湿地公约》 ,积极开展湿地保护工作,建立了许多湿地自然保护区和湿地公园。
保护湿地,人人有责。我们可以从身边小事做起,如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绿色出行、不向湿地排放污水等。让我们共同努力,守护这珍贵的 “地球之肾”,让湿地的生态之美延续下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