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陕西周至县的黑河流域,藏着一处神秘的天地 —— 陕西周至黑河珍稀水生野生动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里面积达4618.58公顷,是众多珍稀水生野生动物的 “秘密基地”。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片奇妙水域,认识那些可爱的生灵吧。
秦岭细鳞鲑
秦岭细鳞鲑堪称保护区的 “明星”。它的祖先来自遥远的亚欧北寒带,在第四纪冰期南迁,最终在秦岭地区定居。这种鱼体型稍侧扁,呈纺锤形,常见个体长 15 厘米左右,成年最大能长到 45 厘米。
秦岭细鳞鲑对生活环境十分挑剔,喜欢水质清澈、水温较低的山间河流,水温一旦超过 20 摄氏度,它就难以生存,这也让它有了 “水中贵族” 的称号。它还是肉食性鱼类,小虾、水生昆虫、鱼卵和小鱼等都是它的美食。曾经,由于生态环境恶化、水温水质变化以及人类的过度捕捞,它的数量急剧减少,如今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大鲵
我们更熟悉它的俗称:“娃娃鱼”。它身体扁平,头大且宽,四肢粗壮。作为两栖类动物,小时候用鳃呼吸,长大后则用肺呼吸。大鲵钟情于水质清凉、水流湍急、多石缝和洞穴的山间溪流。它习惯夜间出动捕食,水生昆虫、鱼虾、蟹、蛙等都是它的猎物。
过去,栖息地破坏和过度捕捉导致大鲵数量大幅下降。如今在黑河保护区,约有3000余尾大鲵快乐生活着,在人们的保护下,种群数量正慢慢恢复。
水獭
水獭属于鼬科动物,是半水栖的哺乳动物。它躯体长,吻短,眼睛稍突而圆,耳朵小,四肢短,体背部为咖啡色,腹面呈灰褐色。趾间有蹼,这让它在水中游动起来十分灵活,堪称 “游泳健将” 。
水獭行踪较为诡秘,喜欢在陡峭的岸边、河岸浅滩,以及水草少且附近林木繁茂的河湖溪沼中生活,过着隐蔽的穴居日子。主要以鱼、虾、蟹、甲壳类动物为食,有时也会捕食水鸟、蛙和昆虫等,是水中的矫健猎手。由于过去人类的过度捕猎,水獭数量减少,如今它已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
多鳞铲颌鱼
多鳞铲颌鱼身体呈长筒形,背部稍隆起。它是山区清澈溪流的 “常客”,主要以着生藻类、植物碎屑等为食。在黑河珍稀水保护区,多鳞铲颌鱼资源较为丰富。它的生存离不开良好的溪流生态环境,清澈的水质、丰富的水生植物和适宜的水流速度,都是它生存和繁衍的关键。
其他部分鱼类
保护珍稀水生野生动物,就是保护我们的生态环境,陕西黑河珍稀水生野生动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这些生灵提供了安稳的家园,人们也正在通过各种保护措施,守护着它们的繁衍生息。
|